地学快讯 | 专题沙龙:地理大数据支持下的地理信息科学新范式
1. 黄舟(北京大学)
微博视角下北京城市意象感知
抓取2016年微博数据,利用自行开发的聚类分析模块和语义识别分类模块,分析北京市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用户分类及其行为模式。通过比较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时空行为模式差异及热点场所话题差异,得到不同人群对北京市城市意向的感受差异。
听众在行为地理学、数据可达性等方面与主讲者进行了互动。
北京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与优化研究
通过对比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和北京市各街(镇)养老机构床位密度分布之间的差异,利用两步移动搜寻法等方法综合分析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结合评价模型(VG2SFCA模型)对养老机构的规模和服务半径进行分析,得到北京市养老设施的可达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2020年老年人口预测及养老设施优化方案。
听众针对模型的选择、养老的模式等方面问题与讲者进行了交流。
3. 唐曦(华东师范大学)
创意驱动的专题地图集信息整合设计
从回顾专题地图设计出发,讨论了当前地图设计和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地图制作的方法,提出在地图的设计制作中整合相关资源以及相关的一些设计策略。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案例。
听众就时空数据的可视化与时空地图的关系和区别等问题与讲者进行了交流。
4. 邢汉发(山东师范大学)
众源地理数据的地表覆盖中的应用研究
介绍了众源数据的定义及其处理过程,并介绍了众源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然后对众源数据的分类、验证和更新等工作进行了介绍。
听众在模型的选择、数据的筛选方面和讲者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5. 尹高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地面联网自动观测支持下的时空尺度扩展
讲者首先介绍了当前遥感产品使用和算法改进的方法,然后介绍了基于LAINet(地面无线联网观测矩阵)地面观测的样本选择原则与方法,并利用多种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度量与精度分析。最后用MODIS 和LAI产品进行了实例验证。
听众对数据采集和筛选的过程以及数据处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与讲者进行了交流。
6. 汪左(安徽师范大学)
高寒山区雪水当量的SAR反演研究
讲者首先介绍了当前基于SAR的雪水探测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并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和数据获取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积雪热阻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然后分析了采用SAR数据过程中各项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型参数优化方法,并对结论进行了展示。
听众就研究区域的选择,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7. 张晓祥(河海大学)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的一些新思考
讲者首先回顾了西方GIS领域在地理计算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资料来源:陈晓越
编辑:张悦 周政可
名家观点|刘彦随:发挥地理学科优势,支撑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